经销商“逼宫”,电动车滞销,近期保时捷风波不断。
在国内销量减少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既定目标,保时捷中国选择向经销商压库,但由于配售的车型并不好卖,经销商往往需要降价促销,以缓解资金和库存压力,导致利润的减少,从而引发其不满。
根据财报,今年一季度保时捷在全球共交付77640辆新车,同比下滑4%;其中,中国地区共交付16340辆,同比下降24%。身处竞争激烈的中国车市,价格战的风浪向上席卷,保时捷似乎难以独善其身,但对于是否下场仍有更多考量。
01 降价与加价并行
“四十多万落地肯定不可能。”在被问及Macan降价情况时,多位保时捷销售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这个价格应该是算下来的裸车价,实际操作过程中肯定要进行选配,落地还是要五六十万。”
此前据媒体报道,有保时捷门店开启“买保时捷送小米SU7”的活动,保时捷电动跑车Taycan(图片|配置|询价)最高优惠超30万元,差价刚好可以购入一辆小米SU7 MAX版本,与此同时,多地保时捷的入门SUV车型Macan迎来大降价,起售价降至45万元。
对此,有销售人员向银柿财经解释称,电车没有油车好卖,另外新款即将上市,所以Taycan的优惠力度是所有车型里最高的,整体折扣大致在七折左右,这样算120多万元的车价,算上购置税,落地在80万元至90万元左右,并且还有现车。
从交付情况来看,作为保时捷转型纯电的首款车型,Taycan今年一季度在全球的销量接近“腰斩”仅售出4236辆,同样减少的还有Macan和Panamera。相比之下,全球范围内,两款跑车911、718以及高端SUV卡宴的销量均录得增长。

2024年一季度保时捷各个车型交付情况
上述销售人员告诉银柿财经,目前销售还是以燃油车为主,至于降价,大部分客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其实比较低,更多会在意提车时间以及是否有自己想要的配置,每个月最抢手还是911、卡宴等高价车型,并且高配还更受欢迎一些。前阵子新款911发布,由于搭载了混动系统,老款纯燃油的价格可能还会涨。
在二手市场,情况则略有不同。专做保时捷二手车的车商梁毅表示,“这些车型里,由于是跑车,几代车型外观变化不大,价格相对较低,718在二手车市场上最好卖,我们也最愿意收。价格的话我们会根据4S店新车价格以及供需情况进行调整,但是波动不会很大。Taycan的话二手折价很多,留给我们的利润空间不大,但其实在电车里,它的保值率还是很靠前的,毕竟品牌在这。”
02 保价还是保量
品牌无疑依旧是不少人选择保时捷的理由,这背后是保时捷的领先技术和文化沉淀,然而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新能源转型时的“包袱”,尤其是在中国。
《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中指出,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通过智能化等技术优势成功赢得了消费者青睐,传统外资高端品牌车主正以近乎“单向流动”的形式被转化为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消费者。聚焦高端新能源汽车时,排名前三的品牌则均为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某美系新能源品牌位列榜首;两家中资新势力品牌分列第二与第三。
银柿财经注意到,在财报中,保时捷将中国市场的下滑归因为“value over volume strategy”(价值胜于数量战略)。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保时捷的强势车型,以品牌和技术撑起门面,通过较高的溢价为其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保时捷的“价值”在消费者眼中被重估,原本的溢价率无法支撑,经销商也由此承受纯电车型的销售压力。
在经销商发起抗议和抵制,要求补贴之后,保时捷中国发布声明称,通过充分探讨,保时捷中国与全体授权经销商一同寻求有效的方式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在挑战中发现新机遇。这些讨论涉及到诸多层面,包括但不限于商务政策、本土客户洞察、客户服务以及电动化转型等诸多关键领域。日前保时捷将自己最经典的911改成混动,或许就是转型加速的开始。
“焦虑”的也不止保时捷一家,BBA(奔驰、宝马、奥迪)面临的压力更大,从二十多万元到五十多万元,几乎与国产新势力“贴身肉搏”。
宝马更是一边降价,一边让经销商挺住。据媒体报道,宝马指导价超35万元的i3如今降至19万元,指导价为44万元的i5的价格降至30多万。宝马给所有经销商门店发函称,鉴于市场大背景和国产品牌带来的巨大冲击,决定给宝马4S店开出多项大幅度补贴减免政策,包括3% 价格折让、滞港车辆仓储费降低50%等。
而在BBA“向下”防守的同时,中国新能源品牌正向上进攻。比亚迪的仰望U8,蔚来的ET9、华为鸿蒙智行的问界M9……用三电、智驾的提升换得价格带的突破,在燃油车时代从未涉足的超豪华领域与之一战,孰胜孰负依旧难料。
本文源自银柿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