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过去一年的关键预期
老规矩,先来回顾2023年初特斯拉这家公司都有哪些关键的预期。
1、23年全年预计交付量180-200万辆,同比大约是+35%;
2、23年毛利率维持在20%以上的水平,平均售价会高于4.7万美元;
3、Cybertruck在23年内投产,24年实现量产;
实际看,2023全年在全球范围交付了约181万辆汽车,生产了约185万辆汽车,算是合格的完成了全年销量任务。但未宣布2024年的销量目标,预计2024年销量增速可能会明显低于2023年。
全年特斯拉汽车平均价格(以汽车销量除以单位交付量衡量)约为4.45万美元,同比下降约8500美元。全年毛利率为18.2%,较去年下降7.35个百分点。低于预期水平,2023年,各大车企为保住销量,纷纷开启了一轮激烈的价格战,预计未来一年这样的困境只会加剧。

经过多次跳票,2023年12月Cybertruck开启了首批交付,算是有了比较大的进展,但因为量产交付的难度较大,目前产能是12万辆,未来1-2年都会处于产能爬坡期, 至少要2025年,Cybertruck才能实现年交付25万辆,成为“正现金流贡献者”。
整体上,这个成绩中规中矩。展望未来,公司在财报中坦言:
公司正处于两个主要增长浪潮之间,第一个增长浪潮始于Model 3/Y平台的全球扩张,而下一个增长浪潮将由下一代汽车平台的全球扩张引发。
这里的新汽车平台,主要指的是下一代的低价车型,会议上管理层表示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开始生产,在生产系统上有革命性进展,比世界上所有产线都更为先进。(again,马老板喜欢吹牛的性格是全地球人都知道的。)
特斯拉对这款新车的预期是,让特斯拉每年保持增长50%的增长率,到2030年,市场规模可能高达7亿辆,几乎是Model 3/Y这类车型的两倍。
这也就意味着2024年全年公司并无任何重磅产品推出,主要产品也都在产能爬坡阶段,2024年对特斯拉来说属于蓄力期的小年,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否在2025年通过新牌打出胜仗,是充满变数的。
二、其他重要进展
储能: Megapack 23年15GWh,24年底预计同增100%至40GWh,达成产能目标。
4680电池:达到了10%的能量密度提升,正在开一条生产线,另外两条产线做改进实验,还有4条产线会在24年Q3投产。主要为降低电车成本服务。长期目标是自主生产远超1000GWh 电池,并继续采用外部供应商提供的电池。
机器人Optimus:马斯克的核心估算方法,“如果人形机器人和人的比例是2比1左右,那么人们对机器人的需求量可能是100亿乃至200亿个,远超电动车的数量。”
预计25年可部分交付机器人Opitimus,汽车AI上储备的技术对Opitimus有很大帮助。不过通用性机器人仍然处于相当早期。参考:这个时代的科技巨头
自动驾驶FSD:已经正式向用户推送FSD V12版本,有望贡献正向现金流,但这要基于巨大的订阅数量,中国市场目前仍限制FSD开放使用,2024年这一业务会给特斯拉带来多少利润增量还是未知数。
FSD的订阅收费的模式可以反哺特斯拉的毛利率,马斯克曾公开表示,FSD自动驾驶技术的潜在价值将使得财务数据变得微不足道。在这一次的电话会议中,也公开喊话“如果有厂商找特斯拉授权技术驾驶,会是聪明的选择”。
芯片:两条路径,英伟达或是自研dojo。dojo会是个长期的工作,是个很大风险,但也有很大回报的项目。
三、财务情况
全年收入968亿美元,归母净利润150亿美元,但其中税收收益为50亿美元,扣除这部分后,净利润100亿美元。这个成绩与半年报预测接近。参考:特斯拉2023半年经营分析 — Cybertruck量产在即
由于竞争加剧,特斯拉执行降价抢占市场策略,继续参考母净利润/营业收入比值10%。
资产负债表方面,账上现金291亿美元,占总资产的27%,现金储备相当优秀,远高于借款负债水平。
运营压力方面,应收+存货与应付相近,运营压力小,也体现出较强的产业地位。
2023年资产规模新增至1066亿美元,累计盈利达279亿,占比26%,近三年资产规模增速飞快。
经营现金流全用于再投资扩大产能和研发技术,未来仍然需要巨额资本投入,这也是汽车制造行业不可避免的商业模式弊端。电话会议表示,24年预计资本开支超100亿美元。
四、估值模型
(1)营业收入估算
销量:下调24-25年的汽车销量。
售价:下一代为低价车型平台,下调未来三年的单车售价,假设24-26年单车平均价格为3.9、3.5、3.0万美元,计算24-26年的汽车销售收入。其他收入增速为50%-40%-30%,得24-26年的总收入如下表。
(2)自由现金流估算
如前述,归母净利润/营业收入比值设为10%,计算对应年份的归母净利润数值;基于公司的产业地位和领先优势,视归母净利润为自由现金流;
(3)锚定美国国债收益率大致为4.0%(24年美债收益率可能会下行,导致这个估值偏保守,但作为业绩参考,依旧以最新数据为准),设置估值中枢为25倍PE。得下图。
压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