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高度内卷,有人在新能源的“试炼场”中举步维艰,勉强生存,而比亚迪却在其中快速打怪升级,缔造了一个又一个销量佳绩。比亚迪旗下明星车型宋 PLUS 车系延续极强的势能,2024年6月销量突破100万,要知道,车圈完成百万销量的车型不少,但真正能这么快完成的,也许只有它了。
不过,除了销量的头衔之外,百万销量背后的含金量,才更值得我们关注。
![宋PLUS DM-i:13.58万起,第五代DM技术体验](https://image.bitautoimg.com/appimage-630-w1/news/2024/09/25/e36d5670c5d0497c86eb9f5f4893107f.jpg)
销量可喜可贺
放眼当下车圈,真正要以“百万销量”为目标,实打实的看成绩的时候,谁也不能做假。从2021年上市以来,宋PLUS车系一直热度不断,销量也是持续攀升。
![宋PLUS DM-i:13.58万起,第五代DM技术体验](https://image.bitautoimg.com/appimage-630-w1/news/2024/09/25/7198399490944fa79fb9a9c362a91530.jpg)
2023年3月直接达成50万辆下线,并凭借出色的产品力和更高的性价比,获得了年度15-20万级SUV和紧凑型SUV的双料冠军。当前路走通之后,宋PLUS车系在市场上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狂飙”时刻,2024年1月初实现了80万辆新车下线之后,又趁势而上,开启了“电比油低”新开始。
百万销量背后,是硬核实力使然
当下用户理智又清醒,如果没有真正的硬核实力,即便再靠品牌影响力,也很难走进用户心里。在技术决定竞争力的当下,宋PLUS在技术上持续进阶,用硬核技术来解决用户“痛点”,这也是一直保持高热度与高销量的原因。2025款宋PLUS DM-i现在搭载的是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几经进化,现在的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 EHS电混系统组合,爆发力非常强。比如126N·m发动机最大扭矩,260N·m电机最大扭矩,以及7.7s的零百加速水平。
同时,在用户非常在意的续航与补能效率上,2025款宋PLUS DM-i也可圈可点。以112km版本为例,电量从30%到80%,以前需要充电33min,现在直接缩短到23min,缩短了30%。如果是远途出行,用户也大可不必有“续航焦虑”,这款车全面进阶之后,满油满电综合续航里程1500km,百公里亏电油耗(NEDC)3.9L。动力强、补能快、续航稳,更省钱、更省心,这些正是当下用户所期待的。
我们继续看其余部分的升级,外观方面,长宽高分别为4775/1890/1670毫米,轴距为2765毫米,尺寸保持不变。设计上,继续采用“海洋美学”设计理念,无边界进气格栅,头灯相比2024款车型调整幅度比较小。不过车尾部分比较有意思,“BYD”的logo变成了可以发光的,而之前则是“BUILD YOUR DREAMS”字样。
内饰方面,中控大屏仍然支持自适应旋转,这十分的比亚迪。悬浮式中控大屏搭配镶嵌式的液晶仪表,副驾驶带一块钢琴烤漆面板。方向盘的握感比较厚实,手感不错,水晶式电子换挡位于中央通道区域,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比亚迪的常规操作。
其实最重要的部分是这款车还升级了智能座舱,升级到DiLink 100,系统UI升级为5.0版本。硬件部分采用了6nm制程芯片,GPU算力提升了144%。所以现在的屏幕反应速度更快了,而且语音识别率和反应速度也都大幅提升,甚至比一些8155芯片的车还要更顺畅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是全系新增了一项三指手势的盲操作功能,可在导航栏位置滑动调节空调的温度和风量,刚升级完的界面和图标等看起来更加靓丽了。
智能座舱高阶版-DiLink100拥有更丰富的生态,以及更便捷顺畅的交互体验,能够满足用户对出行乐趣的需求。
驾驶辅助能力方面,我们以顶配160KM旗舰型为例,给到了一套比较全面的L2级驾驶辅助功能,像是前方横向碰撞预警+制动、拨杆变道、紧急车道偏离辅助、自动泊车等,是目前家用车能够达到中等的水平。
2025款宋PLUS DM-i虽然实现了技术、颜值、体验、智能四大升级,但13.58万元-17.58万元的价格区间依旧亲民,同时还有0息0首付、至高25000元置换补贴等限时四重权益大礼(活动详情请咨询当地经销商)。不管是产品力,还是诚意上,都是足够有竞争力的。
结语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在国内以及国际舞台上发挥了巨大的势能,这脱不开每一家国产新能源车企的努力,其实说到这儿引用比亚迪曾说过的一句话,“在一起,才是中国车”,仔细想想,这正代表了中国汽车工业几十年发展的状态。
竞争终究是残酷和现实的,但也是公平的,只有拿出好的产品,才会换来消费者真金白银的支持。如此看来,2025款宋PLUS DM-i在第五代DM技术加持下,动力体验更加优秀,智能化也处于不错的水准,空间、舒适配置以及驾驶操控等综合方面都更加符合国内乃至全球用户对于家用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