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无论是一直走纯视觉方案的特斯拉,被曝将大批采购激光雷达,还是国产激光雷达企业纷纷获得量产定点机会,都显示了这一传感器细分市场应用的加速趋势。
在汽车行业迎来智能化“下半场”的当下,激光雷达作为典型的增量部件,凭借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逐渐走进人们视野。随着自动驾驶落地的信号越来越明确,国内激光雷达厂商的道路也越走越宽。市场驱动之下,激光雷达正试图以更亲民的价格抢占市场,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新一代产品性价比飙升
作为核心传感器之一,激光雷达的性能与成本是影响自动驾驶应用普及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激光雷达行业不断发展,对产品性价比的追求日益凸显。国内激光雷达企业纷纷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等措施提升产品竞争力。
速腾聚创近期推出新一代中长距激光雷达MX。在性能方面,相较于M1/M1 Plus/M2,MX体积缩小40%,厚度降低44%,仅为25mm,且其外露窗口片面积减少80%。这款新产品最远测距可达200米,视场角120°×25°,126线(ROI区域等效251线)。
速腾聚创MX最让人关注的还是价格。据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邱纯潮表示,MX将以低于200美元的成本作为基础,实现第一个项目的量产;接下来1~2年时间内,在生产良率的优化和上游供应链的支持推动下,最终产品价格会锁定在千元级别。
同比其他类型传感器,激光雷达技术复杂且成本较高。据悉,每台激光雷达的价格一般为1000~3000美元,因而在普通车型中广泛应用面临一定的挑战。而随着“千元机”的到来,激光雷达有望配装更多车型。
此外,禾赛科技前不久推出全新的第4代芯片架构超广角远距激光雷达ATX,实现了性能的全面提升。据介绍,ATX全面升级了光机设计和激光收发模块,实现了小巧体积与强劲性能的结合。该款新产品不仅体积比AT128缩小60%,重量减轻50%,同时实现了更远的探测距离、更好的最佳的分辨率、更广阔的视野,为智能汽车赋予强大三维感知力。
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李一帆表示,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在为客户提供的产品是否可以通过高芯片化和自动化产线实现降本。产品如果在价格方面没有竞争力,企业可能在首轮市场比拼中就被淘汰出局。
产品性价比的提升,对于激光雷达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实惠的价格能够实现更多车型的应用。而随着销量的提升,企业能够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形成良性循环。
市场繁荣 需求加速增长
据市场调研公司Yole统计,2023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占率排名前5的厂商中,前3名都是中国企业,分别是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和图达通,它们的市占率总和达到80%,剩下20%的市场份额则由法雷奥、大疆览沃、华为、Cep‐ton、Innoviz等公司瓜分。
今年以来,激光雷达行业更是迎来市场需求加速增长的局面。中信证券今年3月发布研报表示,2024年初以来,多款新发布的热门车型标配激光雷达,比如理想MEGA、L7/8AD Pro版、智己LS6/L7、极氪001等,配套车型的价格区间已下探至20万~30万元。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气氛越来越浓烈,车载激光雷达有望成为智能化硬件配置差异化因素,而标配比例的提升也有望带动激光雷达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扩大。
头部激光雷达企业的销量数据也说明了市场的繁荣向上。据了解,速腾聚创2023年销量达约为25.6万台,其中用于智能驾驶的激光雷达销量达24万台;2024年一季度,用于智能驾驶的激光雷达销量约11.6万台,同比增长542%。
禾赛科技2023年激光雷达交付量为22.2万台,同比增长176.1%;2024年一季度,激光雷达总交付量为59101台,同比增长69.7%;其中用于智能驾驶的激光雷达交付量为52462台,同比增长86.1%。
中信证券的研报显示,预计2024年,激光雷达出货量将达150万台量级,同比增长达160%。该机构持续看好激光雷达产业链在今年和明年的快速发展机遇。
在市场需求中,城市NOA的爆发极大拉动了激光雷达的应用。其中,侧向(补盲)激光雷达“火”了起来。Yole公司预计,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出货量将达310万台,其中补盲类Flash全固态激光雷达的占比将达19%。目前,市场主流量产方案为1台半固态激光雷达+2或3台补盲激光雷达。若该方案快速定点推广,Flash激光雷达出货量增长或超出预期,并将带动产业链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SPAD(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光学系统等需求增长。
亮道智能首席市场官江南逸对记者表示,在轻地图城市NOA功能优化的过程中,侧向激光雷达可以增强车辆对近距离异形和通用障碍物的探测能力,从而为智驾决策规划提供重要信息。此外,侧向激光雷达能够帮助车辆实时定位和建图。激光雷达获取周围环境的高精度三维点云数据,帮助车辆准确确定自身在车道中的位置,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和配准后,可用于执行SLAM算法,即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算法通过将当前扫描的点云与之前的扫描数据进行比对,推导出车辆的当前位置和姿态,并更新地图信息。激光雷达配合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与IMU(惯性测量单元)可实现车辆的自定位。可以说,激光雷达的作用不仅仅是安全冗余,其三维感知的能力,特别是对深度信息(距离)的探测功能目前仍无法找到替代。
性价比助力海外市场开拓
随着汽车智能化在全球市场加速推进,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的重要感知元器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展露了领先发展的实力,并且逐渐发力海外市场。
据悉,今年一季度禾赛科技海外智能驾驶业务取得进展,与两家全球收入排名前10的国际汽车厂商达成激光雷达量产定点合作,其中包括一家国际顶级汽车品牌的全球量产车型。
目前,速腾聚创在北美、欧洲已建立分支机构。邱纯潮表示,截至今年5月17日,速腾聚创与全球22家整车企业及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紧密合作,获得71款车型定点。其中,包括一家2021~2022年全球销量最大的整车企业,这也成为公司业务全球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现阶段,激光雷达‘出海’面临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不断发展的智能驾驶需求推动激光雷达加速量产;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江南逸告诉记者,亮道智能有一支百人左右规模的欧洲本地运营团队,积极支持中国汽车厂商在海外的GSR(欧盟汽车通用安全法规)测试与ADAS功能的本地化开发工作;该公司已服务超过10家汽车客户,帮助完成了多个海外智驾功能测试项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自动驾驶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国内激光雷达行业虽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但正是这种竞争推动着技术的加速进步。得益于造车新势力率先在车型上配装,国内激光雷达公司在研发、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不断迭代与优化,这些供应商成功锤炼出领先海外同行的能力。
“相较于国外竞品,国产激光雷达在性能上领先,同时价格更具竞争力。同时,国产激光雷达在定制化服务方面也具备优势。针对不同车型和自动驾驶需求,国内厂商能够提供更具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加上更快的响应速度,进一步增强了国产激光雷达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上述自动驾驶企业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提出,为了更好地“走出去”,激光雷达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法规和市场环境,并针对性地制定市场拓展策略。
文:赵玲玲 编辑:庞国霞 版式:刘晓烨
给小编加个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