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汽车市场的品牌忠诚度与转换成本
网络上对于华为的“截胡”策略评价褒贬不一,有的网友称其格局小了,不应该直接拿友商进行“开刀”;而有得网友则称其蹭小米热度,借机提升新车的热度。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件事情的正确与否,但却从侧面反映了智能汽车市场品牌忠诚度的脆弱性。在如今国内的市场中,消费者在面对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时,可能会放弃原有的选择。这也是中国市场的一大特色,价低者得,由此而造成了国内企业的不断“内卷”。而这也提醒着国内的各大自主智能汽车制造商,除了提供优质产品和低廉的价格外,还需要通过建立强大的品牌忠诚度和提高转换成本来维护客户关系。

智能汽车市场的生态竞争
对于小米和华为这两家科技巨头来说,智能汽车可能不仅仅代表着交通工具,更是一个集成了多种服务和应用的生态系统。换句话说,他们在下一盘更大的“棋”。雷军为何要倾家荡产的投入汽车行业,为的不就是完善好生态链中最大的那块拼图吗?华为也是一样,小米和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竞争,实际上是两大科技生态系统的较量。人·车·生活,在未来的生活场景化可以无限的拓展,当然所涉及到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诚然,往后智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完善上,以谋求更大的利润。
国际竞争影响力
小米和华为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也是中国智能汽车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展示。虽然目前自主品牌车型的出海数据不断在飙升,但在国际市场中依然有大量消费者仍持观望态度,存在诸多顾虑。从二手车保值率的角度来看,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型是跌价最狠的,这也是许多外国消费者都抱有很大兴趣但不会入手的原因之一。未来,中国智能汽车品牌如何在国际市场上与特斯拉等国际品牌竞争,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