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过弯、并线,动作丝滑、姿态稳定;低速泊车、调头,灵活自如。曾经在高端豪华车上才出现的“全轮转向”系统,如今随着新能源车型的崛起也开始流行起来。
全轮转向系统的工作逻辑简单可以概括为:低速行驶时前后轮反向转动,缩小转弯半径;高速行驶时前后轮同向转动,优化了车尾跟随性,动作精准利落。
小小的后轮转向角度却大大提升了动态操控稳定性与灵活性,效果立竿见影。这对于尺寸越做越大的新能源车来说,算是一个很好的补救措施。
什么样的车型有必要配备“全轮转向”?
1. 加长轴距
为了达到更好的空间表现,加长轴距被看做是最简单直接的做法,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是降低了车辆的操控灵活性。因此,后轮转向技术多出现在尺寸大、轴距长的豪华轿车或主打全地形能力的豪华SUV上。
2. 精于“操控”
有些汽车品牌对底盘调校与操控体验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全轮转向系统对于提升操控体验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而车企使用这项技术的时间,要比我们想象中要早得多。
后轮转向技术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尽管转向角度和今天相比相差甚远,但依然可以提供很好的弯道性能。
除保时捷、本田意外,为中国消费者所熟悉的神龙富康也的确配备了“后轮随动转向”功能,与今天的后轮主动转向不同的是,雪铁龙PSS后轮随动转向是通过在后桥与车身间的弹性胶块在车辆转向时产生的扭转来实现的。这种设计可以在实际使用中提高弯道的稳定性,有效减少高速过弯时发生过度转向的危险。
当前,除保时捷Rear axle steering后轮主动转向系统外,讴歌的PAWS“四轮精准转向”系统也广受好评。讴歌再此基础上还增加了后轮内倾增加制动稳定性的功能!
3.纯电平台
相较于纯机械系统,使用电控电机控制后轮转向是条捷径,有利于控制成本,结构简单也可避免过多侵占宝贵的空间。
电气化集成度更高的纯电平台对于搭载全轮转向系统有着先天优势,尤其是为了搭载大电池,尺寸越来越大的纯电车型,配备全轮转向系统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而纯电平台也有希望发挥出全轮转向系统的最大特点,从而在动态表现与脱困能力方面超越燃油车。
通用汽车在复活经典硬派越野悍马的同时,也赋予了悍马EV强悍的越野能力。其中,Crabwalk技术“蟹行模式”,就是将前轮与后轮以相同的角度平行转动。
在2024CES展期间,现代摩比斯也展示了e-Corner模块技术,在每个车轮均集成了轮毂电机以及独立的转向装置,可以让单个车轮实现90度转向,从而实现“原地掉头”、“螃蟹模式”等特殊动作。
没有配备全轮转向的车型用了什么“借口”?
事实上,全轮转向系统也并非全是优点。复杂的结构不仅考验车企的研发实力与技术工艺水平,成本带来的价格水涨船高也会落到消费者头上。
(斜着走的A7L)
除此之外也为后期维修保养增加了更多难题,出现故障不仅需要支付更多维修费用,还有可能需要承受街上的异样目光。
因此,有些车企想到了用其他技术替代后轮转向,例如问界M9想到了增加前轮转向角度,减小转弯半径,给出的理由是后轮转向系统会侵占后排纯平空间;
理想MEGA则是通过改变内外侧车轮转速,以弯心内侧车轮为圆心减少转弯半径。理想给出的理由是“后轮转向会让旋转中心前移。驾驶员确实感受到'轴距变短了,但第三排乘客会感受到更快的横向摆动,会不太舒服”。
对于后轮转向系统,你认同问界或理想的说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